新聞媒體專題報導-詮鴻國際住宅(木結構房屋)
天下雜誌-他蓋的房子會呼吸
原文網址   Web Only

寒流來襲,踏入詮鴻國際位於淡水雅緻的木結構二層樓洋房,撲鼻清香迎面而來,屋外13℃的低溫,屋內空調設備則標記18℃;逼人溼寒、塵囂,都拒於門外。「這就是木建築的優點,可以調節溫度、溼度,還能隔音,」健康爽朗的主人、董事長涂仁鴻開明見山的解答客人臉上的驚喜。

他蓋的房子會呼吸

從事建築多年,涂仁鴻2009年到日本參訪,機緣接觸到日式木造屋的新技術,驚艷日本木建築的居住機能品質與建築工法,決心放下傳統鋼筋混凝土的建築事業,全力投入他所謂的「住的養生」,引進日式木造屋。

住為什麼跟養身有關呢?大理石(花崗岩)所含氡氣,有害人體;室內裝潢塗料,又含甲醛等致癌化學物質;每天接觸的住宅,無形中耗損健康。混凝土建築,從水泥、鋼筋等建材產製過程,耗能、污染環境。一旦老舊翻新,建材則成廢棄垃圾,成為環境負擔。

日式木建築不同,以傳統卡榫與關鍵五金結合的木結構,日後拆解,樑、柱結構全部可以保存。新技術的日式木造屋,堅固抗震。運用防潮材質與高架工法,不但地基穩固,且防潮通風。保養得宜,房屋耐用年限可長達70年~90年。

為了瞭解日式木造屋如何打造?涂仁鴻與妻子劉碧慧二人用一個多月的時間,從東京近郊開始,實際體察日本各地的木造建築。

詮鴻提供

捨傳統工法,為了學如何打造會呼吸的房子

節能、舒適,木材本身就可以調節溫度,木造房屋與室外溫度會有攝氏4度的差別,冬暖夏涼,且木材本身兼有隔音效果,富含芬多精,耐震堅固,環保又有益健康。

日本工法講求細節、嚴守規範,重視規劃,以及所有「必須」背後的意涵,他舉例日本的門前台階高度「必須」是40公分,因為經過計算,這樣的高度最適人體;台階跨距也「必須」是40公分,這是估算白蟻爬行耐力的極限所定的規格。

木造建築的工法發展,已與科技結合,只要事前規劃,再由師傅按圖施工(組裝),一棟60坪的住宅,可在3~4個月內完工。「整個過程可以乾淨、有尊嚴的進行,就像造汽車一樣。結合傳統工藝與電腦科技再創造的產業,極具吸引力,」涂仁鴻說。

回台後,前後花了半年與日本木造建築業幾經聯繫,夫妻二人再訪當地業者,取得合作協議,將全套木建築工法、建材供應、由日本師傅指導的施工建造專業,引進台灣。

木造屋不等於森林小木屋

欣然帶回的日本木建築的新技術,一開始卻踢到鐵板。

大家想到木造屋,就浮現森林小木屋潮溼、發霉、簡陋的形象,這是涂仁鴻最先遭遇的挫敗,足足兩年的時間處於停滯空轉。

涂仁鴻不氣餒,仍然堅持「住的養生」理念,貫徹他從木結構房屋中,學習到的「日本居住哲學」,「以人為主,按照住屋主人的個別需求來設計、建造,即日本所謂的『注文(日語:訂做)住宅』,」這與台灣建築業以銷售房屋為重點的觀念大大不同。

迎合科技新貴對自然家園的想望,涂仁鴻開始得到共鳴,開啟市場需求。

5年間在全台各地陸續完成30棟木造屋建築。儘管獲利遠不如傳統RC混凝土建築,但是「習得新工法、又能永續經營、留給下一代新機會;完工後,屋主都感謝他提供舒適、宜家的居住環境,」的成就感,遠遠凌駕在獲利之上。

關鍵字: